王开安-光谷高科技产业光环下,一个失地村长的产业梦

光谷创意产业孵化器    企业动态    CEO之声    王开安-光谷高科技产业光环下,一个失地村长的产业梦

640.webp.jpg

 

他是光谷的原住民

光谷城市变迁的亲历者和参与者

他是光谷年轻创业者和记者口中的“开安爹爹”

他也是光谷文创产业的拓荒者、孵化者和思考者

从村长到产业园区运营者

他是王开安

一个扎根光谷文创产业的思想者和老“创客”

—谷哥

640.webp (1).jpg

中国过去20年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把农村变成城市,把农业变成工业,把农民变成市民的过程。

光谷亦不例外。20年前的光谷,是一片人烟稀少的荒村;没有人会想到,20年后,它会成为武汉最繁华的高科技产业中心。 

但对于生长、居住于斯的乡民而言,光谷选择的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撑的城市化路径,是属于教授,海归和工程师的;失去土地的原住民们,在这场科技浪潮席卷的城市化剧变中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定位与人生方向,如何融入光谷的城市化进程,曾是一个让曙光村村支书王开安日夜焦虑的问题。 

几经思考探索后,他为自己选择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方向,历经十年,学习转型做一个文创产业的观察、孵化和投资者,最终让“光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成为了光谷一片高科技工业园区中唯一一个文化产业园区,为光谷孵化培育出一批文创型企业。

640.webp (2).jpg

1999年,曙光村和关山村、钢铁村、群英村四个村被托管给当时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时,王开安还是一个普通农民兼村办小化工厂的业务员;2001年,当“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家正式批复为“中国光谷”之时,王开安当选为曙光村的村支书,这一年他36岁。

对村民来说,失去土地的曙光村需要这个曾经走南闯北、脑子灵活的业务员寻找未来的方向;而对王开安来说,他也需要为自己这个“末代村长”找到人生新的定位与事业方向。 

“光谷定位的高科技产业不属于我们,我们参与不了,那我们能参与什么?”他苦苦思索。

上任后,王开安用了大半年时间,四处考察,寻找方向,跑遍了江浙、福建等地产业经济发达,工业化转型比较成功的村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曙光村跟很多中国村庄一样,也创业搞过一些村办加工企业,比如服装厂、羊毛衫厂、化工厂等等;王开安考察比较后认为,村里的企业缺乏产业链聚合,物流成本太高,处于一种“信息孤岛”状态,很难做大;他上任后,随着村庄土地的拆迁征用,这些村办企业都被陆续关闭转让; 

2005年,曙光村完成了改制。从村庄变成社区,村集体资产成立了曙光集团公司,80%的股份分给了村民个人,王开安成为曙光集团的董事长。对曙光村来说,新的方向又在哪里?

 

“我思考后认为,我们做不了产业本身,但可以做平台,做产业与城市化的服务。”王开安说。 

他最早提出在软件园旁边建商业中心。理由是光谷有产业,有人口,肯定有购物生活消费的需求;但当时的光谷,还是一个多数人工作在光谷,居住在汉口武昌的“工业园”;当时还没有步行街,软件园刚刚建起,因为位置偏僻,招商困难;光谷第一个购物中心“鲁巷广场”经历7年磨难,刚开业不久,主要消费人群还定位是周边的村民; 

他对光谷需要商业中心的判断遭到嘲笑,在一片反对声中,建商业中心的想法流产。 

后来,他又看中一个机会。去广州考察时碰到一家做沥青路的企业,对方愿意提供技术,王开安觉得很有前景,因为城市化建设,必然要修路,门槛不高,又能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但因为要投资5000万,村民担心风险,也不了了之。“后来雄楚大道修的就是光谷第一条沥青路。如果当时做了工程建设,村里资产现在可能已经翻了很多番了。”

在光谷城市化进程中,很多村庄盖了厂房或写字楼租给企业做包租公,曙光村也盖了楼,但王开安却不想一租了之;他始终想做一个产业,自己能深入到这个产业里去共同成长。 

2007年初,这个机会终于出现。国家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同时鼓励文化与科技融合。于是,政府有意在光谷成立一个动漫产业园。王开安抓住了这个机会,他觉得城市化进程中,文化消费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需求,而这恰恰也是光谷稀缺的。

为此,他甚至拒绝了一家财大气粗的银行整栋楼长期承租的需求。

2008年2月,“光谷创意产业基地”正式成立,专门面向湖北动漫、游戏、互联网等新兴文创企业。

 

640.webp (3).jpg

 

“文创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朝阳产业,光谷这么多年轻人,我要跟光谷的年轻人在一起,才能把握光谷的脉搏,不被这个时代淘汰。”王开安说。

在湖北日报记者李墨眼里,52岁的王开安一直都很“年轻”。 

光谷创意基地十年,他跟一帮80后90后的年轻创业者混成一片,常常一起把酒言欢,被这帮年轻的创业者亲切称之为“开安爹爹”。

“开安爹爹”有两件事给李墨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次是深夜12点,她被光谷创意基地一家游戏企业的负责人电话叫醒,告诉她自己正在上海准备参加第二天的chinajoy大会,希望李墨能飞过去一块儿参加。李墨觉得时间太晚,对动漫游戏也不太感兴趣,有些想拒绝;旁边,王开安一把抢过手机,对李墨说道,“墨墨,你知道什么是ShowGirl吗?我这把年纪的人,chinajoy每年都来参加,你关注光谷产业,怎么能不关注chinajoy呢?”当chinajoy、ShowGirl这样的词从王开安的嘴里冒出来时,李墨无言以对,当夜买了机票赶了过去。 

还有一次是阿里巴巴举行首届云栖大会,李墨到杭州做报道,却意外碰到了王开安。王开安拉着她边走边充满忧思的感慨,这么重要前沿的大会,光谷却没有一家企业和一个政府官员参加,只有自己这一个代表,光谷的互联网和创意产业怎么能做得起来? 

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十年,不知不觉中,王开安已经从一个不懂产业的城中村村长,变成了一个产业的观察思考者、运营者和投资者。 

因为常年跟年轻的创业者打成一片,王开安非常了解和关注年轻人的日常需求,也促使他反思传统产业园区以房地产开发销售为主,与创业者生活消费需求脱节的园区模式。 

“传统产业园区,受土地性质影响,工作与生活区割裂,产业园内没有商业,生活消费很不方便;”

“现在的90后、00后需要什么样的商业?他们都在网上购物,还逛商场吗?” 

因此,在与北辰合作开发运营的光谷创意基地二期“北辰·光谷里”项目中,虽然项目规模只有50万方,他坚持走“产城融合”的道路,在园区里规划了商业、生活、社交等多元化服务场所,希望真正从年轻人的需求出发,提供工作生活消费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内容运营”,把园区真正打造成一个吸引和汇聚有创新精神的“新青年聚集地”

他把自己思考已久的这个产业园区模式称之为“产业综合体”。

640.webp (5).jpg

 

“很多人跟我说,你拿了土地把房子建起来卖出去赚钱就行了,想这么多干嘛,我只能说他们没有深入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光谷创意十年,王开安跟随光谷发展壮大,见证了光谷产业的变迁,也看到了很多创业者艰难的兴衰沉浮。在他看来,湖北还缺乏高端的创新人才,缺乏更大的格局和视野,以及对市场的把控力,创业者太容易被眼前的短期利益诱惑。

他最欣赏的企业家,是山东魏桥集团的张士平。一个那么封闭偏僻的环境里,把一个别人眼中已经淘汰的落后产能传统纺织业居然做到了全球第一的规模。

“为什么湖北这么多年来出不了一个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根源还是缺乏思想。”王开安说。

而他最想做的,就是为光谷打造一个真正的创新思想与创新人才的汇聚地。

2018年10月12日 22:10

NEW

通知公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