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才回家 | 求贤若渴的武汉和光谷:稠密人才计划下的人才虹吸效应

光谷创意产业孵化器    新闻公告    工作动态    楚才回家 | 求贤若渴的武汉和光谷:稠密人才计划下的人才虹吸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4月底考察武汉时,给武汉算了一笔人才账,讲到“8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100多万人,去年30万大学生留下工作。这是一笔宝贵资源。要把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

而身在宝山仍求宝的武汉及光谷近年来启动的系列人才计划可谓求贤若渴:2009年开启光谷3551人才计划,2010年开启黄鹤英才计划,2014年启动“黄鹤英才”专项计划,2015年开始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2017年启动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计划、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2019年才再发人才新政,强调运用市场化手段,充分激发用人单位主体活力,重点引进培养集聚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此外,四面出击的“楚才回家”活动、专猎企业总部的“第二总部计划”更是“丧(诚)心(意)病(满)狂(满)”地把企业、团队、平台、资源一锅端到武汉来的做法简直让其它兄弟城市目(不)瞪(服)口(不)呆(行)!

2009年,武汉市决定在东湖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围绕光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企业为载体,引进和培养掌握国际领先技术的领军人才、在新兴产业领域从事科技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金融和企业管理人才以及高新区紧缺的为高新技术产业配套服务的高端人才。如今,“3551光谷人才计划”已成为常态化的、聚焦世界光谷建设的人才引进计划。

 

 

 

 

截止到目前,东湖高新区已累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18.2亿元,聚集4名诺奖得主、60名中外院士、397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82名湖北省级高层次人才、1699名“3551光谷人才计划”获得者、6000多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以及1万名在企博士、6万名硕士、30万名本科生。

 

 

 

 

2010年,武汉市开启黄鹤英才。重点围绕武汉8个千亿产业、15个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需求引进和培养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或领军人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2014年,武汉市启动黄鹤英才专项计划。计划从2014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分类别、分层次地遴选支持3000名左右科学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城市建设、文化艺术、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社会工作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本地优秀人才。

 

 

 

 

2015年11月,武汉市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 所谓“城市合伙人”计划,是从“合 伙人”的概念出发,将合伙人制度提升到城市发展和治理层面,把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产业领军人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创业投资人等作为城市的合伙人,在共同愿景下结成奋斗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实现合伙人的事业梦和城市复兴梦。

在“合伙人”对象选择上,武汉市重点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三大产业领域,重点引进产业领军人才、优先引进知名创业投资人、广泛支持优秀年轻科技人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人士。

 

 

 

 

经认定的“城市合伙人”将实行“一张绿卡全程服务”,凭卡可享受奖励补贴、创业扶持、居留落户、住房安居、子女入学、医疗社保等相关待遇和服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才还有现金奖励。 近两年,已引进两批116名“城市合伙人”,其中包括1名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3名两院院士,55名“千人计划”专家。

在“城市合伙人计划”基础上,2017年年4月,武汉市成立了招才局,统筹推进实施三大人才计划:“城市合伙人计划”、“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计划”、“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陈东升、雷军等人,被聘为武汉首批“招才顾问”。

 

 

 

 

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计划主要发挥武汉校友资源的特殊作用,将校友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口和生力军。 据公开报道,武大校友、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已在汉投资400亿元,布局建设全国性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等一批项目。 华科大校友、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在汉投资50亿建设生产基地。 毕业于武大的雷军则直接在武汉光谷成立了金山和小米的第二总部。

而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也是基于武汉庞大的大学生资源。自2017年初武汉启动该以来,共有7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统计显示,这些高校毕业生人才主要分布在建筑、商业服务、智能制造等行业。其中落户武汉的大学毕业生超过26万名。在26万多名落户武汉的大学毕业生中,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分别占1%、11%、56%和32%;本科毕业生为主导,博士、硕士落户人数呈上升趋势。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不仅了实施落户新政策,明确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落户“门槛”: 毕业3年内在武汉就业创业普通高校毕业生无须买房,只需提交《申报户口登记表》、户口簿、身份证、劳动合同或工商执照等材料,即可申请落户。 同时,还制定大学毕业生最低薪资标准,推出面向大学毕业生销售和租赁的“八折房”和租住房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正是该计划如此成功的重要原因。

2019年2月,武汉新版人才政策出炉。武汉发布《关于建立完善人才工作体系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武办发〔2019〕2号)。意见强调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充分激发用人单位主体活力,重点引进培养集聚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而武汉市政府 以最开放的态度 为产业聚才、给企业放权、让市场做主,是此次人才新政最核心的内容。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武汉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24亿美元,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020家,累计落户世界500强企业266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171家。

同时,至今武汉已收获第二总部或总部不少于62家,主要集中分布在光谷地区,有45家。这些企业包括科大讯飞、小米科技、小红书、慕声科技、跟谁学、江民科技、尚德机构、猿辅导、东方梦幻、滴滴(Uber)、奇虎360、神州数码、华发集团、中国医疗器械公司、青藤云安全、航班管家、沪江教育等。

使尽浑身解数招才的同时,武汉也在下足工夫打造宜商环境,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过不少改变,“三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成立招才局、科技成果转化局、网上群众工作部等机构,形成一批具有开创性的城市创新“武汉样本”。营商环境变好,招才和招商自然水到渠成。

统计数据显示,从一线城市回流的年轻人正以每年20%的增长率增加,年轻人口新增率、净增率领跑中部,武汉已成为二线城市的“人才绿洲”。 同时每年留汉的大学生数量已经由2012年的8万增长至近20万。 2017年,武汉大学生留存率甚至达到57%。

“人才的流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座城市在未来是否具有持续增长的活力。”武汉正以其不断流入的人才和企业展示其强大的虹吸效应和发展潜力,海纳百川的武汉正在变得更加年轻和充满活力。

楚才回家,正是时候!

 

武汉及光谷人才政策一览

《武汉市实施“黄鹤英才计划”的办法(试行)》(武办发〔2010〕22号)

《武汉市黄鹤英才(专项)计划》武人才〔2013〕5号

《关于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武办发〔2015〕21号

《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行动方案》武办发〔2015〕46号

《武汉“城市合伙人”政策清单(2015年版)》武办文〔2015〕81号

《武汉“城市合伙人”认定与服务工作实施办法》武办文〔2015〕81号

《支持“城市合伙人”持续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武办文〔2016〕57号

《关于印发武汉市“城市合伙人”安居保障申请和实施流程的通知》武房发〔2016〕47号

《市金融工作局关于落实“城市合伙人”有关支持政策的实施办法》武金发〔2016〕5号

《武汉市院士工作津贴发放管理办法》武人社发〔2016〕19号

《武汉市“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武人社发〔2016〕20号

《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武办文〔2017〕53号

《关于进一步放宽留汉创业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落户实施办法》武招才办〔2017〕5号

《关于建立完善人才工作体系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武办发〔2019〕2号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551光谷人才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武新规〔2015〕2号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业就业环境的若干意见(试行)》武新管〔2017〕132号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551光谷人才计划”暂行办法》武新管〔2018〕11号

 

 

 

 

2019年7月24日 19:45

NEW

通知公告

更多